欢迎您访问太原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党委网络信息办公室)网站!
学校首页  |  

校园广播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园广播 >> 正文

妙笔会客厅·丹心照汗青

时间:2018-06-15 10:47  来源:   作者:   浏览数:

栏目:妙笔会客厅

标题:丹心照汗青

组稿人:史亚平

来源:部分来自百度百科

关键词:家国情怀醒世励志诗人儒家两宋丹心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现在的我们来讲是一对男女相濡以沫,白头到老的故事。但极少有人知道,其本意是指战友们相互约定“齐赴疆场共生死,终生相伴不分离”,后来鉴于诗中有“手牵手共生死”的情感意蕴,遂逐渐转化为对圣洁爱情的吟诵。

儒家经典著作《礼记·儒行》教导儒生“苟利国家,不求富贵”,于2000多年前就将中国儒家的人文理想融入个人价值取向之中,成为鞭策历朝历代知识分子修齐治平的箴言和信条。晚清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林则徐还将这一信条发扬光大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从政准则。东汉著名史学家班固编撰的《汉书》记载,西汉大将霍去病击溃斩杀10余万匈奴部队后,汉武帝刘彻为表彰其赫赫战功为他建造了富丽堂皇的宅院府第,霍去病坚辞不就并气概豪壮地说道:“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句洋溢着爱国主义的旷世名言,穿越浩茫历史时空砥砺后人放却当下享受矢志保家卫国。南朝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撰写的《后汉书·马援传》,记述了东汉戍边名将马援气干云天的壮语:“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其中“马革裹尸”意指战死疆场后用马皮包裹尸体归来安葬,后世以马援之豪言鼓励远征将士“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唐诗作为中华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华文化长廊中的绚丽图景和璀璨明珠。唐诗中的边塞诗又是唐诗中思想性深刻、艺术性独特的部分,其中体现家国情怀的诗作更是让人为之惊叹和感奋,有高适“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的愤激峻切,有杜甫“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的洒脱从容,有李贺“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慷慨悲切,有王翰“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洒脱坚毅,有张为“向北望星提剑立,一生长为国家忧”的慷慨激昂,有令狐楚“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的深沉凄婉。这些振聋发聩的醒世励志诗篇,不仅是诗人也是中华儿女血性报国情怀的生动体现。强盛的李唐王朝的士子们发出了卫国誓言,积贫积弱的赵宋政权的文人们也喊出了复国心声。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一词中写道:“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首沉郁雄浑的词作把边关将士想念万里之外亲人的殷殷思乡情与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拳拳报国志完美结合,意境开阔,基调健朗,形象鲜明,律动着作者以国为家、家国一体的价值理念,开启了北宋词风由柔靡向豪放转变的崭新气象。

两宋时期,救亡图存是一切社会生活的中心和精神生活的统领,因而家国情怀成了彼时诗词的基调和主旋律,其中张扬爱国主义的优秀篇章更为后人所推崇所传颂。家国情怀的词作以“豪放派”为主,而“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则为苏轼。正是苏轼彻底摒弃了传统词体表达范式,破除了“诗言志”而“词言情”和“诗庄词媚”的风格界限,将充溢家国情怀的诗词创作推向巅峰。苏轼在词里怀古伤今、论史谈玄,发思乡之情、抒报国之志,或彰显平冈千骑、锦帽貂裘、挽弓射虎的激昂壮彻;或袒露烟雨一蓑、芒鞋竹杖、吟啸徐行的澄明旷达;或传达大江酹月、故国神游、缅怀英杰的沉郁悲切;或表现长路思茶、荒村叩荆、试问野人的平和随意,正是这种艺术表现使苏轼成为有宋一代词人中展现家国情怀的先锋和“重镇”。南宋由于北方国土尽失山河破碎,涌现出一批爱国主义诗人词人,陆游是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在陆游诸多诗词作品中,浓郁的家国情怀像一根主线深蕴并贯穿始终。“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概括了陆游平生的心愿和志向,其忠贞勇毅令人钦敬;“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承载着作者收复山河的心愿和梦想,涌动着诗人驰骋疆场的激情与豪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诉说着作者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反映了陆游壮志未酬的悲愤与不甘;“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临终前陆游仍然魂牵梦系复兴大业和国家安危,耿耿忠心与天地同昭与日月争辉,家国情怀和民族精神已内化为陆游的一种生存方式。与陆游比肩齐名的南宋爱国词人当属辛弃疾,辛弃疾是南宋政坛上一位壮怀伟志的豪杰,也是当时词坛上一位“横绝六合,扫空万古”的人物。纵观辛弃疾的一生,恢复中原收复失地是其生命的全部价值和意义之所在,也是其诗词抒写的原点和重心。辛弃疾虽不是久经沙场的骁勇悍将,未能感同身受真正的金戈铁马,但却多有咏史之悲怀古之殇,其所作《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等名篇佳构,笔力雄健、风格奇特,浸透着对故国土地和亲人的热爱和眷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通过描写戎马生涯和军旅场景,表达了词人意欲力挽狂澜、希冀重整河山的理想追求;“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抒写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坚韧品格。

阳刚与阴柔是我国古典美学的一对重要范畴,阳刚美的特点在于动态和力感,阴柔美的特征则在于静态和柔媚。宋代诗词明显地呈现出这种美学观念,表现为两种不同的风格——豪放与婉约。鉴于家国情怀绝非都孕育于沙场征战,所以,婉约同样能够准确生动地传递家国情怀,二者叠加在某种意义上别有一番意味。宋代婉约派诗词的代表人物是李清照。她不仅是一位才华盖世的女词人,更是一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的深具家国情怀的女中豪杰。李清照将对时局命运的忧虑和关注常常隐含在家国之思、故土之恋、时局之忧及个人凄苦的抒写中。“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作品既以浓重忧伤的婉约笔调抒发家愁国恨,更以伟岸高迈的豪放手法感叹故国山河破碎、徒成半壁,使人们看到“婉约派之宗”悲怆刚健的另一面。“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诗作慷慨雄健、掷地有声,是一种精髓的凝练和气魄的升扬,是一种所向无惧的人生姿态,这种凛然风骨、浩然正气,长存于天地之间,直令鬼神徒然变色。

词人不幸词坛幸,正是范仲淹、苏轼、陆游、辛弃疾和李清照等宋代诗词巨擘所写就的一首首饱含家国情怀的力透纸背的诗词,启悟、感染和促动着后世难以计数的爱国志士。每当民族危难之时国运存续之际,这些诗词就幻化为抗敌御寇、保家卫国的巨大而无形的精神力量。

家国情怀不仅只是传统诗词中我们珍贵的文化遗产,更是我们所有人对国家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集合。好了,本期的妙笔会客厅《丹心照汗青》到这里就要结束了。感谢大家的收听,编辑史亚平,播音某某某,我们下周二不见不散。

版权所有:太原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党委网络信息办公室)           联系电话:0351-6014491

联系地址:太原市迎泽西大街79号           邮编:030024

晋ICP备05000465号         晋公网安备140109020016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