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太原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党委网络信息办公室)网站!
学校首页  |  
媒体聚焦

媒体聚焦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媒体聚焦 >> 正文

一群大学生和一帮绣娘交汇出“指尖上的幸福”

时间:2020-11-24 20:49  来源:山西青年报   作者:郭丽菲   浏览数:

原文:

一个青春洋溢的大学生志愿者团队,一群热情淳朴、心灵手巧的绣娘,在传统文化——刺绣的牵引下,走到一起,成就了一段脱贫佳话。

“我们所做的是一个以培训绣娘为核心的精准脱贫公益项目,通过为各个地区的贫困妇女培训刺绣技艺,解决就业问题,让她们通过一针一线绣出指尖上的幸福。”11月22日,太原理工大学晋绣堂团队成员吉悦告诉《山西青年报》记者,自2019年11月晋绣堂在偏关县新关镇运营以来,集中培训绣娘32人,零散培训20余人。仅仅半年时间,偏关晋绣堂共销售上百件各类纯手工绣品,促农增收8万多元,带动就业40余人。

深入晋绣聚集地

太原理工大学晋绣堂团队发起于2015年9月,由晋绣堂工作室与晋中晋绣堂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共同组成。团队成员来自太原理工大学,由工艺美术大师、高校教师、研究生、毕业生及在校本科生及传承人和绣娘组成,涵盖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知识结构合理,能力互补,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管理经验和设计创新能力。团队紧密合作、明确分工,更具朝气和凝聚力。

自2015年创建以来,晋绣堂团队曾获得“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铜奖、中国纺织类高校大学生创意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创青春”山西省兴晋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创业实践类金奖,山西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等几十项大奖,被太原理工大学推荐参加了2018十大创新创业团队评选,现已成为学校思政教育基地。今年9月,又夺得第七届“创青春”山西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农业农村组二等奖。

为了项目落地实施,晋绣堂团队组织历届青年学子奔赴晋西北、太行山、吕梁山革命老区实地调研对接,开启精准扶贫的“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从2018年1月开始,为了掌握晋绣第一手资料,团队先后组建了多支师生共创队伍,深入山西民间,开展“寻访晋绣传承人”活动。他们将此项活动与当年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先后参观走访了太原唐人绣纺、交城堆绫、晋城高平、代县雁绣坊、繁峙晋绣坊和顺牵绣等晋绣聚集地,对当地的晋绣非遗传承人、晋绣手工艺人和产业方向进行了深度调研。

把刺绣当作一种信仰

提到晋绣堂,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晋绣堂创始人许建萍。她是太原市工艺美术大师、太原市工艺美术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被全国促进传统文化发展工程工作委员会授予 “中华传统工艺大师”荣誉称号。

许建萍长期从事织绣技术、艺术文化研究,获得国家授权专利、作品版权十多项。2008年,她与刺绣结缘,追随自己的内心,在一针一线中体悟、修炼心性,在刺绣中找到信仰。到2016年,她带领一群大学生以绣创业,起名“晋绣堂”,是作为山西人对本土刺绣传承的一种情怀,希望把三晋大地上这一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多年来,许建萍走访了解几十个地区,从中国苏州苏绣、四川蜀绣、湖北汉绣、河北宫廷刺绣、辽宁满洲刺绣,到走出国门参观刺绣、箱包博物馆,更走遍了山西的大部分山区。在数千公里的走访过程中,她亲身体验到晋绣的文化价值,也看到了山区人民守着精湛的技艺却过着贫穷的生活等社会问题,于是,她投入了自己全部的时间与精力传承这项技艺,并得到高校与贫困地区当地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与他们构建联系与发展。

创办企业后,许建萍将晋绣发展产业化,同时将自己的生活也搬进了大山深处的偏关地区,与当地妇女共同生活、共同制作。

“我热爱接地气的生活,喜欢看到贫困地区妇女脸上那质朴的微笑。”许建萍相信晋绣文化不会消失,因为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把刺绣当作一种信仰,把传承当作一种生活。

将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

吉悦,本科就读于太原理工大学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研究生就读于太原理工大学轻纺工程学院纺织科学与工程专业(传统服饰文化方向)。大一期间,她机缘巧合地加入了晋绣堂团队,跟着工作室老师及学长、学姐学习晋绣技艺,慢慢的时间久了,也爱上了这门传统手工艺,并坚持到现在,目前已经成为晋中晋绣堂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股东之一。

“从2016年开始,晋绣堂招募第一批高校志愿者奔赴山西贫困地区开展脱贫志愿工作,之后每年寒暑假时间,一批又一批的有志青年都加入到晋绣堂团队,南下北上深入山西民间,走进古朴的三晋故土,寻访耐人寻味的晋绣。”吉悦介绍说,他们从太原到晋城高平,长治武乡,吕梁交城,晋中和顺,忻州代县、繁峙,临汾侯马,直到在晋西北偏关,在这片贫瘠而有生机的天地挥洒青春和热血。社会中的不少公益团体对该项目表示了极大的关心,积极支持晋绣堂的脱贫工作,为项目开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2018年1月,晋绣堂启动了“晋绣堂扶贫创业就业之旅”“非遗扶贫”行动,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干起来”的方式,深入山西民间 “寻访晋绣传承人”,前后寻访了晋绣国家级非遗高平绣活,省级非遗繁峙晋绣、代县雁绣、和顺牵绣、交城堆绫、太原晋绣(武氏绣法)等,对晋绣艺人和产业方向进行深入学习考察调研。

吉悦告诉记者,前期工作的成功实践让他们对各地晋绣传承人有了深入了解,并且同传承人一起,对偏关贫困妇女进行晋绣知识和技能培训,教她们掌握刺绣手法,为她们搭建专属平台,对接产品基地,利用高校平台做产品开发和市场推广,将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偏关,是黄河南流入晋的交汇处,这里有优美的自然景观,有雄浑憨直的偏关民歌。然而,由于交通偏远、信息闭塞、贫困落后,偏关县曾是山西省10个深度贫困县之一,也是国家深度贫困县。

“在那里,我们偶然间结识了这些绣娘,她们想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我们也希望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帮助绣娘将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在传承晋绣文化的同时,帮助贫困地区妇女解决就业问题,减少偏关地区贫困的女性面孔。”吉悦介绍说,“绣娘——指尖上的幸福”是晋绣堂团队以培训绣娘为核心的精准脱贫公益项目,自2019年11月正式运营以来,通过开展传统刺绣技能培训,让妇女就近、居家灵活就业,有效解决了贫困妇女和陪读妈妈“顾家、务农、赚钱”相互矛盾的问题,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第一期培训32人,培训结束后,学员的刺绣水平大大提升,学员就业、创业达90%以上。这种“授之以渔”的方式,使她们自力更生,拥有稳定的工作,增加了家庭收入。

“目前,为推动复工复产,针对可更换滤芯的刺绣口罩和装有国医大师防疫配方的刺绣葫芦香囊这两款市场化商品的大量生产,我们采取了分散式培训的办法,免费培训绣娘制作技能,对成绩优秀、能完成工作任务、制作产品精良的学员,采取招工、计件合作等多种方式,促进其就地就业增收。”吉悦开心地说,今年,他们实现了疫情防控与稳定增收两不误。

来源:山西青年报,2020年11月23日第11版

版权所有:太原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党委网络信息办公室)           联系电话:0351-6014491

联系地址:太原市迎泽西大街79号           邮编:030024

晋ICP备05000465号         晋公网安备140109020016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