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此中国共产党建党97周年之际,《中国教育报》在头版头条,以“勇担使命、为心导航”为题全方位报道了我校创新推进“五全育人”,构建思政工作新格局的典型做法,并刊登了校党委书记吴玉程教授署名文章《高校思政工作要“做到家”“入心田”》。
编者按
2016年12月7日至8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一年半以来,各地各高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自觉用重要讲话精神指导工作,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加强领导和指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稳步提升。
为认真总结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经验,进一步探索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切实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水平,“七一”前夕,本报开设“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 写好教育奋进之笔·聚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栏。敬请关注。
前不久,太原理工大学“晓明研究室”负责人常晓明收到一封来自大洋彼岸的邮件,这是学生黄健寄来的。
信中,这名从太原理工大学本科毕业11年的年轻人告诉常晓明,自己马上就要成为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的教授了,即将和常晓明一样组建自己的研究室,他感谢恩师当年对自己的苦心教育指导……读着信,常晓明由衷地为自己的学生感到高兴。在常晓明看来,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得到美国高校认可,而且能对母校、对老师有如此深的感情,是近年来学校探索创新、扎实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取得实效的一个有力印证。
面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任务、新挑战,太原理工大学结合自身办学特色与优势,始终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在扎实推行“三全育人”的基础上,形成了“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课程育人、全媒体育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格局,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稳步推进,成效显著。
改变教与育分离状况,形成协同效应
——课堂教学不再是干巴巴地说教,极大调动了学生成长成才积极性
走进“晓明研究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整齐摆放在工作台上的各类机器、工具、素材。
“我这里就是一个小型工厂。”常晓明是机械设计专业的资深教授、学生眼中的“全能王”,他笑着向记者介绍,在这里上课,他会先引导学生提出设想,再让他们探究摸索,一步步将设想变为现实,作为老师,在技术方面,自己只是在最关键的时候给予学生指导。“而做得更多的,是教学生做人的道理、帮助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进入研究室的学生,每人必须至少完成一个实验、写一份材料、做一个PPT、做一次演讲。
对于这4个“一”,常晓明的要求,可以用“严苛”来形容。“有的学生写一份材料,半年也不一定能写完。因为我要求他们做分析必须拿出依据,例如学生写个‘结果如下所示’,不行!每一个数据必须要有引用来源,来不得半点偷懒和弄虚作假。”
严谨、认真、高质、高效成为“晓明研究室”的标签。
一直以来,常晓明都有一个观点——研究室培养学生不是对大学课程的弥补,而是对人的全面挖掘和培养,“一个爱学生的老师,教导学生做事先做人,这是我们需要坚持的育人理念”。
而学生的成长常常令他感动不已。从他的研究室走出来的学生有很多像黄健一样,成为众多国内外知名高校和大型企业的“抢手”人才。
在太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吴玉程看来,学生成长成才的道路上,教师是“引路者”也是“守望者”。学校推进“全课程育人”,充分发挥专业课的育人作用,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在太原理工大学,像常晓明这样的教师还有很多。
“全国先进工作者”寇子明教授,在讲授“控制工程”课时,引导学生合理定位、循序渐进、踏实前行,教育学生“心怀责任、勇于创新、甘于奉献”,还经常带学生到生产一线去实践,切实做到言传身教;
被誉为“山西极地考察第一人”的窦银科教授,在讲授“自动化监测技术”课中,引导学生把成才梦与中国梦紧密结合起来,坚定政治立场,听党话、跟党走,在他的直接影响下,他的学生中有4人先后踏上了极地科考之旅;
晋豹车队由该校信息工程学院萧宝瑾教授和他的儿子萧英喆老师创立并指导,从2006年至今,车队连续10年参加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大赛,从在初赛打转,直至成为全国总决赛冠军,至今已在大赛中获得7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
一大批科研成果突出、专业素质过硬的专家、学者悉心指导、言传身教,在平时的教学科研管理中,教导、鼓励学生大胆假设、动手实践、敢于创新,以严谨求实的学术作风和认真的工作态度指导学生科研课题中的每一个环节。
在这背后,有一个学校推进“全过程育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重要抓手——“生涯导航”教育计划。
作为学校育人工作的顶层设计,该计划紧密结合专业培养计划和学生成长规律,将思想政治工作植根和服务于专业教学,深受学生欢迎。
根据“生涯导航”教育计划的安排,学校育人工作课堂内外联动,教师担当育人主角,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为教育管理骨干。大一以专业认知和适应大学学习为重点,启发学生树立专业意识和兴趣志向;大二重点帮助学生开展职业探索和学涯规划、职业规划;三、四年级则重点进行创新创业训练、职业能力培养、专业素质拓展、求职技能培训等。
各学院以研究生导师为依托,成立“生涯导航”专家导师团,以专家系列讲座、班级访谈等活动为载体,引导大学生做好人生规划,适应职业发展要求。
学校还深入挖掘各类专业课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要求所有专业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知识教育同价值观教育、能力教育相结合,把思想引导和价值观塑造融入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中培养家国情怀和担当意识。
“生涯导航”教育计划实施后,学生对教师引导的期望、教师指导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学生的希望和需求,反过来又成为教师参与学生活动的动力,大大促进了教师对学生之“导”。例如,信息工程学院开展课外科技实践和创新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全国电子、信息类大赛,全院几乎所有的专业教师都投入到竞赛活动指导中,学生参与率达80%。
在实施“生涯导航”计划、深入推进“全过程育人”“全课程育人”中,学校整合各方面的教育资源,改变了“教”与“育”分离的状况,实现了教师为育人主体的格局,达成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得益彰、同向同行、同频共振的育人效果。
全方位服务、管理做到家,润物无声
——通过“精准服务”,贴近学生、见微知著、环绕覆盖,为思政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今年,我院26名新疆少数民族学生中,有3名学生申请入伍、14名学生递交入党申请书、4名学生通过英语四级考试。相比往年,数字翻了一倍多。”基础学院党委书记张少临告诉记者。
这样的结果,让张少临颇为自豪。“这是学校长期以来推行全方位育人落地生根的体现。”张少临告诉记者,学校安排将工科实验班的学生与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结成一对一的学习之友,并想方设法帮他们解决生活困难,创建“米妈妈新疆味道”等阳光助学系列工作品牌,让学生感受到关心与关爱……
这些细致的服务,潜移默化地发挥着作用,让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慢慢发生改变。
桌椅坏了、灯管需更换、玻璃破了……只要在学校智慧公寓系统上一点,服务随即就到。在太原理工大学,几乎每一名学生都用过这项“云服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这一要求在太原理工大学落到实处、细处。
——为了帮助9000多名学生更好地就业,学校近一年来举办各类招聘会,共提供岗位11万多个;
——为了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帮助,学校创建“免费餐”窗口,10余年间,已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60余万份免费饭菜;
——为了提升学生专业学习能力,不断满足学生的升学需求,安排教师根据学生的成绩、特长对考研志愿填报进行分类指导,并对专业课的研究方法、答题技巧等进行悉心辅导;
——为了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学校出台了学生代表列席校长办公会议相关制度,构建了民主治校、学生参与管理的新模式……
学校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和育人功能,使学生在健康向上、互助友爱的氛围中成长成才,将思政工作做进学生“心田”。
在此基础上,太原理工大学创新推行“全媒体育人”,拓展育人载体。
“尽管有很多人认为广播、电视、报纸的方式做思政工作有些‘过时’,但我们学校依然坚持着。”学校党委统战部部长兼宣传部部长李吉明告诉记者,“每天清晨,在学校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社团都会通过学校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方式,将国家大事等近期要闻、学生关注的新闻,在操场等校园各个角落叫响,传递着党和国家的新声音。”
传统媒体焕发着青春,新媒体也释放着活力。
面对思政工作新形势,学校借助新媒体传播手段,推动新老媒体深度融合。李吉明介绍,学校全力打造“一端两网三微”的新媒体矩阵,即校园网APP客户端、官方网站、思政主题网站以及微博、微信、微视。以校党委宣传部主管的校园网和微信平台、校团委主管的微博和学生处主管的思政主题网站、微视为核心,与校报、电视台、广播站等传统媒体相结合,在校园网同步推出数字校报、视频新闻、网络广播,积极推动形成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多位一体联合发展的全媒体构架。通过微信、微博开展网络教育活动,通过原创微电影、纪录片等形式营造思政教育氛围。
一些新媒体逐渐成为引领大学生生涯发展的航标。由学校自主开发的“清泽心雨”思政主题网站就是其中之一。
“清泽心雨”思政主题网站以学生感受为出发点,以学生需求为导向,以社会热点为突破口,赢得了广大学子的认可,网站总点击量累计超千万人次,实现了学生自觉分享网站内容,主动传播网络正能量,现已成为集思想引领、科技培植、文化传承、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新媒体育人空间。
学校学生处处长郝根彦说,“清泽心雨”思政主题网站自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构建网络文化育人工作长效机制,现已成为沟通学校与学生的桥梁、引领大学生生涯发展的航标、会聚莘莘学子的网上精神家园,连续3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高校百佳网站”。目前已经成为学校网络文化育人的强大引擎,对学校占领意识形态主阵地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
学校专门设计开发的校园网APP客户端,集新闻推送、校务管理、社团活动、社会信息交流服务等功能于一身,适应移动用户时代特征的学生需求,正在成为学生离不开的“好朋友”。
目前,学校正在建设智慧云学生工作综合数值化平台,以实现对学生“精准画像”“精准管理”和“精准服务”。平台充分借助学校大数据学院、大数据研究院的技术优势,为学生工作提供大数据分析支撑和决策依据支撑。建成后,将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大数据化。
全员打造爱心家园,教师不再孤军奋战
——有效解决思政教育“空”“虚”,变成“抓得住、看得到”的实际行动
临近晚饭时间,太原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大一学生庾兴磊和几名同学一起在“爱心家园”忙碌着。
逐一打开库房,里面叠放着整齐的衣物,只要有学生需要,不用办理任何手续即可随时取用;贴有标签的数万册书籍,学生只需简单登记,就可以取阅。
“爱心家园”是一个以服务贫困大学生为主的师生志愿者公益组织,家园的创始人之一是“全国第三届志愿服务金奖”获得者、学校公寓中心副主任刘玉花。
刘玉花是什么时候开始被学生称为“刘妈妈”的,大家已经记不清了,只是在大家的印象里,她的手机永远是“待命”状态。她没有固定的上下班时间,只要学生需要,她就会出现,十几年如一日,从不停歇。
一名儿时因车祸失去下肢的学生,从上大学第一天起,就成了刘玉花的重点关注对象。刘玉花在公寓楼前给他修了一条特殊的路,并给他洗衣、打水打饭、换药。在她的感召下,同学们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帮助这名同学完成学业并考上了研究生。
个体的力量毕竟有限,在长期的工作中,刘玉花能感受到许多困难学子的困惑和无助。一个偶然的机会,在处理毕业生闲置资源时,刘玉花和几位同事找到了答案,汇聚更多的力量来进行爱心帮扶的校园公益组织“爱心家园”于2006年挂牌成立。
12年来,“爱心家园”现金帮扶贫困学生390余万元、书籍7万余册,向在校学生及社会提供衣物16万余件,提供勤工助学岗位9000余人次;注册志愿者也从最初的18名,增加到了现在的1.8万名;在山西省偏关县、阳曲县、太谷县等地建立8个“爱心驿站”,并定期到光荣院、敬老院、孤儿院、特殊学校开展志愿服务达5万余人次。“爱心家园”也逐渐成为大学生身心成长的舞台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
太原理工大学副校长吴斗庆介绍,经过10多年的培育和发展,“爱心家园”已经成为学校的名片,“楼长妈妈”温暖学子已经成为服务的要求。学校也不断延伸“楼长妈妈”品牌的服务内涵,提升规范化、主动化、人性化、精细化的服务水平。
走进太原理工大学公寓楼内,“楼长妈妈”们为学生提供了“爱心针线”“爱心伞”,而“安全提示”“生活提示”“天气预报”等温馨提示更是随处可见。学校还建立了“温情驿站”“烛光小屋”等128个不同层次的党建品牌基地和“溢彩清泽”等系列文化育人品牌。
有29年历史的“螺丝钉之家”是另一个品牌项目。高年级学生领着低年级学生做公益,形成了传帮带的良好氛围。
机械工程学院大三学生潘德华大一时便加入了“螺丝钉之家”,目前已成为“螺丝钉之家”的家长。“我们每周都会定时定点去修理自行车,冬天也不间断。干活又累又脏,而且工科课程很重,但大家都愿意挤出时间参加活动。”
北到大同,南到河津,东到阳泉,西到吕梁温,每年暑假的“三下乡”活动,志愿者都会奔赴贫困山区的中小学支教,一对一的受益人数达到上千人;成员不仅进行义务维修自行车、门窗、家电和义务家教等活动,还开展扶助孤寡老人、残疾人等社会弱势群体的活动,不定期地看望困难户,为贫困家庭的孩子与留守儿童提供长期的义务家教服务。
“很多活动虽小,但很暖心很有意义。”潘德华说。
2016年3月4日,“螺丝钉之家”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
目前,学校注册志愿者高达95%。人人争当志愿者,人人争当奉献者,人人都是育人者。
吴玉程介绍,学校还从多个渠道推进“全员育人”,马克思主义学院现有专职教师76人,是山西高校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人数最多的队伍。学校还聘任了一批理想信念坚定、具有一定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专业课教师担任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充分发挥专业课教师在专业教学过程中的育人功能,理想信念教育不再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孤军奋战,并制定了教师育人工作量制度等。
“通过这些载体的建设,学校将思政工作纳入教学、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中,融入干部职工的本职工作中,实现了有机统一。”吴玉程说,使学生从一进校门到毕业,从每个学期开学到结束,从双休日到寒暑假,在学校的每个环节,都能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实现了思想政治工作全程不间断。“使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逐渐打造成为有深度、有广度、有力度、有效度、有温度的育人工程。”
高校思政工作要“做到家”“入心田”
太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 吴玉程
太原理工大学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方法和有效途径。坚持改革创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在努力实现“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基础上,形成了“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课程育人、全媒体育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格局,全力探索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家”“入心田”。
教书育人——用好课堂教学,形成协同效应。广大干部教师以德立身,既当好“经师”更当好“人师”。科研育人——探索科研领地,树立报国志向。学校结合教学过程开展科研训练,围绕创新驱动组织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寓正确的价值观念、健全的人格素养、严谨的科学精神于科研创新中。实践育人——上好社会大学,提升能力素质。学校重视实践育人,加强第二课堂建设,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树立爱国情怀。管理育人——完善管理体系,优化育人环节。聚焦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以及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为全校思政工作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服务育人——关爱服务学生,实现润物无声。学校坚持开展公益志愿服务,引导大学生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育人——培养文化自觉,走向文化自信。学校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引导广大学子从文化自觉走向文化自信,实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组织育人——发挥矩阵合力,强化政治引领。学校注重发挥“党组织引领”“党支部创新”“党性锤炼”三项工程,统筹深化育人主体建设,凝练组织育人品牌,引领形成矩阵化合力育人模式。
太原理工大学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努力培养造就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