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太原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党委网络信息办公室)网站!
学校首页  |  

理工要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理工要闻 >> 正文

《人民日报》专栏首篇报道我校就业工作

时间:2022-06-14 16:27  来源:党委宣传部   作者:党委宣传部   浏览数:

近年来,面对依然严峻的毕业生就业形势,我校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牢固树立“就业是稳定之基,发展之要,稳就业就是稳经济、稳社会”的理念,形成全员共同参与抓就业、促就业的良好工作局面。学校围绕“育人”与“就业”,通过在低年级推行职业规划,高年级开展就业指导,帮助学生进行职业探索和职业能力培养,从大一到大四全流程把就业融入课程设置,从学生价值塑造、身心健康、职业发展、就业素质等多方面进行就业能力提升。同时还通过开展求职训练营、简历大赛、夏令营暑假就业实践等活动,开展“实践育人”与“协同育人”。此外,“共享就业”是我校的就业“名片”,学校组织了华北、东北地区的83所高校就业联盟,共享大学生就业的资源、渠道和职位。截至5月30日,我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67.9%,较2021年同期提高4.55%,稳居全省高校前列。

6月13日《人民日报》社会版推出 “帮扶困难高校毕业生就业”系列报道,首篇以“一对一摸清需求 实打实培训技能”“找准工作定位 顺利通过面试”为题的两篇新闻,和“优化服务 全程帮扶”为题的评论文章,专题报道了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的成绩。

全文如下。



帮扶困难高校毕业生就业①

开栏的话

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强调,当前正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关键阶段,要进一步挖掘岗位资源,做实做细就业指导服务,学校、企业和有关部门要抓好学生就业签约落实工作,尤其要把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以及有残疾的、较长时间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作为重点帮扶对象。

今年以来,困难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如何?得到了哪些帮助和支持?今日起,本版推出“帮扶困难高校毕业生就业”系列报道,呈现各地的帮扶政策、服务举措,敬请关注。


太原理工大学针对脱贫家庭毕业生开展专项帮扶——

一对一摸清需求 实打实培训技能

本报记者 乔栋《人民日报》(2022年06月13日 第14版)

“对未来,我已经做好了准备。”不久前,山西太原理工大学学生王佳琪顺利地找到了心仪的工作。她来自太行山区一个脱贫家庭,在学校期间,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就业培训课程和“暑期就业夏令营”,去新疆一家企业进行了短期实训。“去西部的实训经历,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理想。夏令营活动,让我近距离感受到用人企业的实际情况,就业目标进一步清晰。”6月初,王佳琪通过了“西部计划”的面试,即将奔赴新疆接受基层岗位的锻炼。

来自脱贫家庭等低收入家庭的毕业生,是太原理工大学重点关注的就业群体。“除了日常在学校学习过程中的助学关怀,在就业上我们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梁婧是学校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就业指导科科长。她组织、参与的“宏志助航”计划是一项面向低收入家庭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帮扶项目,为很多生活困难学生带来了人生的改变。

“培训之前,我们面向1489名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进行了线上问卷调查,面向120名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开展线下‘一对一’访谈,从他们的角度出发进行培训课程设置。”梁婧介绍,在充分了解低收入家庭学生就业需求的基础上,太原理工大学面向校内外招募讲师62人,提前演练预案、反复推敲课程,用10堂课的内容设置,完成对低收入家庭学生这个群体的就业培训。

重体验、互动式,是“宏志助航”计划就业培训课程的特点。“以前的‘大课’偏理论实践。借助‘宏志助航’计划,我们进行了就业培训课程的改革。我们提出,理论的传授部分只占到全部课程的30%,更多通过模拟、实践和探索环节来提炼‘真东西’。”梁婧还是“面试技巧”课程的讲师,“比如求职信息搜集,我们会现场模拟结构化面试、半结构化面试、无领导小组面试,让学生在学校里体验职场面试环节。通过这样的方式,对学员技能、态度、情感综合提升。”

王佳琪也参加了这个培训课程。“我对自己很了解,自信心不足、对未来求职方向不明确是短板。参加了‘宏志助航’计划的前3节课程后,我完成了‘自我探索’,发现了自己的兴趣和价值观所在,也就确定了未来求职目标——去基层做一些体现自我价值的事情。”

“培训前重方案调研、培训中重管理服务、培训后重评价反馈,形成管理和服务的有效闭环,不断完善我校低收入家庭毕业生就业帮扶机制,引导学生在国家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让学生学有所成、业有所就。”太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郑强介绍,去年,太原理工大学还举办了“宏志”专场招聘活动,从系统学分、专场招聘、重点帮扶3个方面让学生培训后充满获得感,保证就业帮扶“不离线”,温情助力“不掉线”。截至今年5月,一期培训学员就业率达70.3%。

今年,太原理工大学有10082名毕业生。学校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高长春介绍:“今年,受到疫情影响,太原市的更多招聘活动转到线上。目前为止,我们的就业率与去年持平,高于平均水平。” 这离不开多方面的努力。围绕“育人”与“就业”,太原理工大学形成了自己的办法。“学校在低年级推行职业规划,高年级开展就业指导,帮助学生进行职业探索和职业能力培养。”高长春介绍,学校从大一到大四全流程把就业融入课程设置,从学生价值塑造、身心健康、职业发展、就业素质等多方面进行就业能力提升。2021年6月至今,共有65000余人次参与课程学习,开设生涯规划就业指导课程524次。除此之外,还通过开展求职训练营、简历大赛、夏令营暑假就业实践等活动,开展“实践育人”与“协同育人”。

“共享就业”是太原理工大学的就业“名片”。郑强介绍:“去年,我们组织了华北、东北地区的83所高校就业联盟,共享大学生就业的资源、渠道和职位。”太原理工大学与浙江省台州市一直保持密切的“市校合作”。此前台州市一些企业对艺术类专业岗位有需求——这并非工科突出的太原理工大学的强项。太原理工大学随即把这一“资源”对接到山西省其他高校,并促成了这些学校毕业生与台州企业的就业对接。截至5月30日,太原理工大学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67.9%,较2021年同期提高4.55%,稳居全省高校前列。


参加就业培训课程后,脱贫家庭毕业生邢威——

找准工作定位 顺利通过面试

《人民日报》(2022年06月13日 第14版)

我是太原理工大学的应届毕业生,来自山西省大同市广灵县。家里原先是建档立卡贫困家庭。2020年,广灵县整体脱贫,家里也摘掉了穷帽。大学4年,我在经济上基本没有给父母添过负担:每年住宿费、学费6500元来自助学贷款,生活费则靠自己勤工俭学的收入。现在,家里日子越来越好,我希望自己能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先把助学贷款还完,然后尽可能补贴家里。我们学校针对困难家庭学生就业推出了“宏志助航”计划,我是第一批学员。计划的前3节课程,是帮我找准工作坐标。经过测试,我发现自己自律性强、执行力强,适合在纪律要求高的企业或者单位工作。但我还有困惑,学校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的梁婧老师和我谈心,听我对职业的想法,并从专业角度帮我分析,寻找工作定位。

“宏志助航”计划是实操性很强的培训课程,在我的就业面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年4月,通过手机视频会议,我与其他19名毕业生一同参加了南方某电路公司的视频面试。这是个开放性很高的无领导小组面试——面试官只宣读了面试题目以及注意事项,剩下的时间全交给毕业生们“自由发挥”。在这个过程中,面试官主要观察毕业生的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面试的场景在培训课程中出现过。在征得大家同意后,我临时客串起“主持人”等角色。在大家发言结束后,我又将大家的意见进行汇总提炼,并经征询大家无异议后,向面试官进行了汇报。要想学得好,就要比别人起得早。这是我常对自己说的话。之所以面试时从容得当,是因为我在“宏志助航”计划的培训课程中,现场实操过同样的形式。面试没有标准答案,考官主要观察求职者的应变、组织和沟通能力。大部分毕业生对这个面试形式比较陌生,容易产生慌乱情绪,但我参加过类似的培训课程,对这里面的关键环节比较熟悉,所以能从容应对。

我最终顺利通过面试,得到了工作。我即将踏上前往广州的列车。对于人生的第一趟远行,我感到挺轻松。电路工程师,起薪10多万元,食宿问题也不用愁,挺好。这是人生的一个新起点,我肯定能发现不一样的风景。

(本报记者乔栋采访整理)


优化服务 全程帮扶

徐阳

《人民日报》(2022年06月13日 第14版)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高就业竞争力;实施“一人一档”“一人一策”服务,提供针对性岗位信息;优先组织参加职业培训和就业见习,及时兑现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一段时间以来,各地各部门多措并举,千方百计促进困难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2021年5月20日,由省教育厅主办,省教育服务发展中心、我校承办全省高校“共享就业、聚才三晋”线下大型双选会,在我校举行

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关系民生福祉、经济发展和国家未来。其中,全力解决脱贫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对于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更是具有重要作用。“就业一人,致富一家”,一个脱贫家庭多一个人就业,就能为防止返贫增加一分底气,有效阻断贫困的代际传播。

为缓解当前就业压力,助力毕业生度过最难毕业季,我校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举办“微笑进场,毕业加油站” 的线下主题活动

在加强外部帮扶的同时,各高校、各部门也要不断鼓励脱贫家庭毕业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在求职、就业时保持平常之心,客观看待个人条件和社会需求,从实际出发选择职业和工作岗位,以积极心态面对求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阻碍、曲折。只要脚踏实地、树立信心,就能走好走稳个人的发展之路。

版权所有:太原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党委网络信息办公室)           联系电话:0351-6014491

联系地址:太原市迎泽西大街79号           邮编:030024

晋ICP备05000465号         晋公网安备14010902001624号